top of page
AdobeStock_1029087994_edited.jpg

你們也有這樣的感覺嗎?
市場結構在改變、
採購習慣在改變、
應該要如何應對?

Patisco 是專為中小企業打造的「成交作業平台」,

幫你接得起詢問、給得出報價、追得下商機。

它不是 CRM,不是電商,也不是平台,

它是一條能讓你穩定完成交易的「貿商道」。

AdobeStock_688778250_edited.jpg

你不是唯一這樣的公司
以下這四個問題
幾乎做 B2B 的中小企業都遇過
只是從沒找到好方法解決

成交變難詢問變少

根據《台灣企業跨境關鍵報告 2.0》,全球貿易不再由少數大買主掌控,採購決策分散至不同地區、部門與平台。 這使得傳統依賴展會與人脈的銷售方式逐漸失效,企業需面對更複雜的買賣通路結構與開發新市場的高難度。

報價流程標準化困難

在許多台灣中小企業中,報價流程往往依賴老闆或資深人員的經驗與判斷,缺乏固定邏輯與資料系統支撐。 這使得業務人員不敢自行報價,怕報錯,也怕客戶亂比價,導致報價流程拖延且難以標準化。 這種情況不僅影響效率,也增加了錯價風險。

資料零散流程難銜接

根據 PwC Taiwan 的《2024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》,54.7% 的企業表示數位轉型的首要挑戰在於資金壓力,包括擔心投資效果不如預期及工具成本過高。 此外,42% 的企業認為推行數位轉型時,組織變革如員工抗拒與營運模式複雜,也增加了執行的困難。

工具導入成效有限

許多中小企業仍依賴 Excel、LINE、Email 等工具管理銷售流程,導致資訊分散、商機遺漏與內部資訊不透明。 根據 Hububble 的報告,80% 的台灣中小企業沒有完整的商機管理流程,缺乏銷售漏斗與數據支撐決策的能力,影響銷售效率和成交率。

AdobeStock_1518637089_edited.png

一般企業都傾向
用已經知道的方法解決問題
但數位化的改變史無前例
​讓大家無所適從

參加展會、刊登雜誌廣告、建置靜態公司網站。

持續參展:如台北國際工具機展、外貿協會商展等,期望透過現場接觸取得詢問機會。

透過老客戶介紹、靠人脈延伸:希望從既有關係中延伸新商機。

投放被動式曝光:架設公司網站、刊登產業雜誌廣告,但內容多為靜態介紹。

AdobeStock_321624878.jpeg

曝光短暫、互動性差、無詢問記錄、買家無行動誘因。

不同業務或客服之間資訊無法共享,導致遺漏與誤解。缺乏版本控管、無歷史紀錄可查。客戶詢問內容重複、容易錯報或報錯資料

Excel、Email、LINE 報價,每次都要請示老闆。

業務需回報上級審核價格:價格通常掌握在老闆或老闆娘手中。

報價仰賴個人經驗與臨時查詢成本/採購價。

用 Excel 或 Word 製作報價單,Email 或 LINE 發送。

AdobeStock_739788633.jpeg

流程效率低、無版本控管、業務不擔責任、容易錯價。

每次報價都需人力判斷與操作,效率低。難以累積報價邏輯與歷史資料、無法形成組織資產。業務不願承擔風險,造成流程斷點或拖延。

口頭交接,產品圖表與報價檔案分散儲存。

產品資料存在各部門/員工手中,各自管理 PDF、圖片、規格表等。

內部透過 LINE 群組或口頭交接協作。

多數仍使用 Excel 追蹤客戶與商機狀態。

AdobeStock_1138467079.jpeg

曝光短暫、互動性差、無詢問記錄、買家無行動誘因。

不同業務或客服之間資訊無法共享,導致遺漏與誤解。缺乏版本控管、無歷史紀錄可查。客戶詢問內容重複、容易錯報或報錯資料

導入 CRM/ERP 內部系統,網站只作展示用。

建置公司網站(多為展示型),無互動模組。

曾嘗試導入 CRM/ERP/B2B 平台,但多半流於記錄與內部用。

導入後因流程不協調、人員抗拒、客戶行為未改變而中止。

AdobeStock_169190717_edited.jpg

工具使用率低、客戶無互動入口,內部也無使用誘因。

工具沒有與客戶互動端銜接,僅為內部管理用途。缺乏誘因設計(如價格查詢、報價預覽),訪客來了也無行為觸發。未能解決「成交怎麼發生」這件事,導致工具流於形式。

平台讓買家在做採購決定前已充分了解狀況

導入互動式產品頁面、條件化報價、即時詢問模組,讓買主自助判斷留下足跡。

  • 傳統網站沒互動、無法預覽價格、沒詢問入口,買主進來就離開。

  • 提供「像電商一樣」的產品展示頁:清楚的圖片、規格、可條件化報價預估。有互動式詢問/留言機制:買主可留下意見或詢問、平台自動記錄行為。有定價引導策略:如「從多少量開始有折扣」,提高開口意願。

  • 詢問數提升,來訪者變成可追蹤名單。「有興趣但不敢問」的客人,也願意留下紀錄。

平台讓老闆輕鬆控制價格業務只需照章行事即可

透過客戶等級與報價公式自動計價、建立價格區間與規範交易限制。

  • 報價依賴老闆經驗、業務不敢亂報、每一單都要回頭問。

  • 可事先設好報價公式(依區域、數量、付款條件等自動產生)。客戶分類(一般/代理/OEM)自動對應不同價格。所有報價皆可設定內部上限/下限/鎖定條件。。

  • 老闆掌握規則但不需事必躬親。業務可安心執行,不怕報錯。報價更快、溝通更清楚、流程不中斷。

平台整合產品、客戶、報價資訊,保存了因果關係

建立統一產品資料庫與 CRM/ERP 串接整合各系統。

  • PDF 到處飛、版本難管理、交接靠口頭、查詢靠記憶。

  • 提供「像電商一樣」的產品展示頁:清楚的圖片、規格、可條件化報價預估。有互動式詢問/留言機制:買主可留下意見或詢問、平台自動記錄行為。有定價引導策略:如「從多少量開始有折扣」,提高開口意願。

  • 不同部門、不同人員都看同一份資訊。客戶詢問不遺漏、回覆速度加快、版本不再搞錯。

平台設計從買家行為出發
自然帶動內部使用

以客戶行為設計工具,資料由互動產生,內外流程一體化。

  • CRM/網站常被擱置,因為員工不習慣,客戶也沒互動

  • 不強迫內部記錄,而是以「客戶點擊、詢問、互動」自動形成紀錄。客戶行為成為內部銷售優先順序依據(誰已讀、誰多看、誰未回)。平台自動提醒誰該追蹤,降低人力記憶依賴。

  • 詢問數提升,來訪者變成可追蹤名單。「有興趣但不敢問」的客人,也願意留下紀錄。

AdobeStock_1543062934_edited.jpg
patisco_edited.png

大多數 B2B 企業
從產品曝光到有人詢問
已經花了很多努力了

但從「收到詢問」到「順利成交」,這一段流程——常常靠的是業務經驗、老闆直覺,和運氣。

Patisco 專注處理的就是這一段。

我們把「成交過程中真正會出問題的地方」拆解下來,重新設計成:

  • 可以讓客戶自己看到適合價格的產品頁

  • 可以快速計算的條件式報價邏輯

  • 可以追蹤誰看了、誰沒回的行為紀錄與提醒

  • 可以幫助團隊協作與資料同步的共用作業系統

這些不是工具堆疊,而是環環相扣的一套數位成交方法。

抽象玻璃形狀

幫你建立可複製、可持續的成交邏輯!

AdobeStock_882664287.jpeg

國外企業靠搭建自家銷售平台大步邁進!

AdobeStock_1190330782.jpeg

現在的採購決策往往牽涉多個部門與角色(技術、財務、採購、法務),
根據 Gartner 調查,平均有 6.8 個人參與一筆 B2B 採購決策。為了讓這些不同角色能夠在「還沒聯絡供應商之前」就彼此理解與協調,
廠商必須主動提供完整、清晰、可比較的產品資訊,否則很容易被篩掉。

客戶來源跨區分散 :必須靠網站做為前端接觸工具

AdobeStock_578070353.jpeg

根據 McKinsey,B2B 的平均成交週期已延長到 3~6 個月。
單靠人力記憶、業務反覆追問,只會造成團隊疲乏與客戶反感。國外企業普遍導入「數位銷售協作系統」,自動化處理這些:報價有沒有開?開了多久?有沒有反應?對方看哪個產品久?留了哪些訊息?要追哪一單?該提醒什麼人?

買主決策流程變複雜:
需要資訊透明與前置篩選

AdobeStock_485385415.jpeg

隨著全球供應鏈去集中化、跨區採購盛行,買家越來越不參展/不拜訪,而是先找網站。尤其是新興市場買主(東歐、中東、東南亞)更依賴數位渠道來找供應商,而且講究回覆速度與透明報價。

銷售週期拉長:必須仰賴工具追蹤與自動提醒進度

AdobeStock_589427987.jpeg

協助你的企業接軌全球數位化趨勢!

Patisco Structure.002.heic
Patisco Structure.001.heic
Patisco Structure.003.heic
Patisco Structure.004.heic
Patisco Structure.005.heic
Patisco Structure.006.heic
Patisco Structure.007.heic
First 100 Pedaling Frowarder members.jpg

有詢問不代表有訂單、
有努力不一定會成交。
但真正心累的是
失之交臂的機會。

我們自己就是貿易商。參加過數百場展會、追過數千名客戶、收過數十萬份訂單、發過數百萬份報價。也曾經導入系統、做網站、請人建平台。我們很努力,但每次卡住的,總是在同一段流程:

  • 客戶總是要我們一次提供所有產品的規格與報價

  • 我們辛苦整理出來的資料,對方卻愛回不回

  • 已經過期的報價還拿回來殺價

  • 訂單談好後還要砍數量、改條件

  • 出貨後,付款能拖就拖

 

偏偏這一段,是最耗時間、最耗人力、最難標準化、甚至最沒有尊嚴的。我們投入的愈多,控制的卻愈來愈少。這問題不是只有我們遇到,許多國外企業早就遭遇過一樣的難處。所以他們把那些原本靠人記憶、靠口頭交接、靠習慣撐起來的日常工作,變成能照邏輯處理、照方法完成的作業流程,設計成一套系統機制來管理。

Patisco 就是從這樣成熟做法中啟發而來的

 

並重新設計成適合大量中小企業共同負擔、能夠實際導入的方式。不是轉型,也不是要改流程,只是把那些原本靠經驗撐起來的日常工作,變成每個人都能照邏輯處理、照方法完成的作業流程。建立能依據不同客戶與市場條件,訂立、維護、管理並調整自己的成交節奏:從客戶的自助行為,到企業的自動化回應,串起一套能持續運作、能看得見效益的成交機制。

AdobeStock_808560278_edited.jpg

從你最在意的地方開始改變!

AdobeStock_1312062553.jpeg

很多人以為,要做「數位導入」就是要:

  • 全公司一起換系統、重整流程

  • 把全部報價搬進雲端、要團隊全部配合

  • 預算、教育訓練、人力都要先到位

這些想像,反而讓人更不敢開始。

不是每間公司
都要從同一個地方開始

AdobeStock_983359275.jpeg

但在 Patisco,我們不是這樣做的。
我們的設計初衷就是:讓你可以「小範圍開始」但「看得到成果」。

你可以:

  • 只先整理一份產品資料,讓它能線上報價

  • 只針對一個客戶、試用一次條件報價公式

  • 只讓一位業務開始追蹤報價開信行為

  • 只整理幾筆報價,讓交接變得有脈絡

也不是一定要全公司同意
全流程翻新才能用

AdobeStock_834482443.jpeg

不用換系統、不用推倒重來、不用等大家都接受。只要你自己想試,你就能從你手上的問題,先解決一塊。那一塊接起來了,就會知道:「原來這段真的可以不用靠人硬撐。」

只需要從你最熟悉
最在意的那段先動起來

AdobeStock_253467591.jpeg

我們是從「錯過的生意」中長大的。

成交變難
[建立產品頁面]

客戶都問你有什麼產品,但你只能丟 PDF 或 LINE 圖片;報價還要再寄一次。展會後名片掃了一堆,但客戶根本沒後續。

  • 「我們網站做了,但好像沒人留言。」「報價要寄、圖要附,對方才會回。」

  • 建立線上產品頁,每項產品有規格、圖文、可見價格(或價格區間),支援語系幣別切換。

  • 成為你「可交易的展示型官網」,支援條件報價、自助詢問、報價後紀錄分析。

報價流程亂
[條件報價參數規劃]

業務報價要回頭問老闆;價格常改來改去;不同客戶不同報價邏輯,只能憑印象。

  • 「老闆娘說不能這樣報,但又沒講清楚」「每次都要開 Excel 重算超級麻煩」

  • 設定不同客戶條件、數量級距、量價折扣,客戶可自行試算成單總價。系統會自動反應並記錄歷程。

  • 成為業務的報價儀表板,讓管理者可以管控報價策略,避免亂報、報錯。

客戶沒回/漏追
[客戶名單會員化]

報價討論或產生細節保存不易;追蹤靠業務記憶跟 Excel 在撐。

  • 「我也不知道客人看了沒有」「有點想追,但又怕打擾到他」

  • 報價修改版本與討論細節都會被記錄起來,隨時可以追蹤回朔。

  • 建立客戶興趣圖譜;提升追單成功率與精準度;未來可導入 AI 評分潛在成交機會。

工具沒人用、流程沒形成
[客戶協作互動機制]

用過很多工具但團隊不主動;造成內容混亂不完整,交接還是得靠口述或重做。

  • 「用不習慣」「上次的文件在誰那裡?」「我找不到那份文件了」

  • 每份文件都有完整與客戶互動的歷程、備註,讓持續使用直接、自然,交接不中斷。

  • 建立部門間協作基礎,未來可串接 CRM/ERP 等系統,達成整合式數位銷售作業。

Patisco 結構化產品資料
讓你「說得清楚」

  • 多版本產品頁面、語系、幣別切換。

  • 幫你建立清晰、易懂、可互動的產品資訊頁面。

  • 已經有網站,但產品資訊不完整、無法互動的企業。

  • 幫你建立清晰、易懂、可互動的產品資訊頁面。

Patisco 自助化價格查詢
企業主還是「控制得住」

  • 條件化報價公式、價格區間控管、客戶分級定價。

  • 老闆只要設定好範圍與公式,業務就能安心執行。

  • 報價對象敏感,需要統籌規劃的企業。

  • 中央控管、設定報價、交易條件,方便調整、權責分明。

Patisco 為自動化做準備
幫你把數據「串接起來」

  • 批次上傳建立產品資料庫、記錄報價關聯、API 串接 CRM/ERP 。

  • 資料集中管理、流程不中斷、團隊能協作。

  • 成交細節的整裡與保管,分散在員工手上的企業。

  • 報價、議價、成交紀錄全部保留在雲端,隨時可追蹤查驗。

Patisco 數位化銷售業務
使你「攻無不克」

  • 所有貿易文件皆可即時互動與追蹤,並有版本比對功能。

  • 只要客戶有動作、業務有應對,就會被自動記錄。

  • 導入系統時想順利度過數位轉型陣痛期的企業。

  • 客戶自助、系統自動,將結構好的資料依需求排列、增修即可完成。

強化自家網站,不再依賴第三方平台!

國際B2B企業偏好自建電商平台

根據 Gartner/Forrester 預估,到 2023 年將有70% 以上的企業市場採用自建或自營 B2B 平台,顯示他們希望掌控前端體驗 。
 

McKinsey 調查指出,僅有約 10% 的工業 OEM 能提供線上自助下單,但當客戶習慣自助,企業營收與滿意度能提高一倍。

不滿第三方技術轉投入自家網站建設

Commercetools 與 Master B2B 的調查顯示,60% 的 B2B 企業將進行電商平台更替或升級,因為現有平台無法滿足現代交易需求 。

Deloitte 報告指出,77% 的 B2B 決策者認為「前端網站需具備流暢數位化銷售體驗」,有策略性的企業轉向整合網站、CRM、ERP等自主系統 。

從第三方平台轉向「自有通路」趨勢明顯

Vogue Business 報導豪華品牌結束對 Farfetch 等平台依賴,轉向自行掌控電商、供應鏈與品牌展現,以維持獨立與利潤率 。

Gartner 與 McKinsey 的觀察:自建平台帶來更好的數據擁有和顧客黏著度,而且能較靈活快速進行個性化與擴張 。

在寵物商店裡購物
產品包裝
兩名技術人員在機器上工作
集裝箱

「資料混亂、回報慢,錯失成交時機」
 

模擬場景:

林先生經營一家出口五金配件的公司,客戶來自東南亞與歐洲。他用 Excel 管產品、用 Outlook 收詢價、報價後還得用 Word 做報價單,每次客戶問「你們那款合頁最多能開幾度?有沒有不鏽鋼版本?」就要回頭翻資料,花上好幾天才回應,客戶早就找別家了。

 

貿商道直擊痛點:

  • 一次建好產品結構,條件、材質、等級、價格全部歸檔並可自動篩選。

  • 根據不同客戶所在地與層級,系統自動生成報價頁面與條件。

  • 客戶登入就能看到該看到的規格與價格,不用問就能挑、能下單。

「只會做,但不會賣」

模擬場景:
高雄某間車燈代工廠,每年接 OEM 訂單,技術沒話說,但每次業務都只能靠貿易商找案源。想開發直客卻不知道該怎麼準備資料、怎麼報價。參加展會,也總是說「你要什麼我都能做」,卻講不出幾個 ready-to-go 的組合方案。

貿商道直擊痛點:

  • 把生產規格結構化後,快速生成各種模擬銷售組合(按國家/等級/MOQ區分)。

  • 搭配試算公式自動報價,不再只會說「可以談」。

  • 讓製造廠看起來像一個有前台的品牌商,而不是一間等人來問的工廠。

「產品很多,規格太雜,業務沒辦法一次講清楚」

模擬場景:
台北某位生活家電代理商,每季引進十多款產品給全台數百個經銷據點,每次要說明規格、比價、活動方案,業務常常講到口乾舌燥還被客戶問「你剛說的是A型還是C型?」結果出錯、退貨、客訴。

貿商道直擊痛點:

  • 為每個通路客戶建立專屬產品頁面,能區隔價格、搭配促銷與包裝方案。

  • 每個客戶登入後只看到他自己能買的組合,減少誤報與錯買。

  • 系統提供詢價、議價、下單、開發票等完整紀錄與轉單機制。

「產品是我的,但被通路拿去亂報價」
 

模擬場景:
一位做家用清潔用品的品牌主,在台灣有自己的品牌與工廠,但每次通路商在外面報的價格與促銷都不一樣,有時還重複搶客戶。想管制卻沒有制度,只能拜託「不要再打低價了好嗎?」

 

貿商道直擊痛點:

  • 控制每個通路可見的商品組合與價格條件。

  • 系統記錄每筆詢價與訂單來源,讓你追蹤「誰報給誰什麼價」。

  • 可為大型客戶或重點通路制定專屬商務頁面,既能保障利益,又能穩住關係。

「店家多但分散,業務無法逐一顧到」

 

模擬場景:

中部一間食品批發公司供應超過300家便利商店與連鎖小超,每週都有上百筆訂單,但都是靠電話或 LINE 訂貨,光彙總就快崩潰。有些客戶還會說:「我上次有問你另一個新口味,你怎麼沒送來?」

 

貿商道直擊痛點:

  • 幫每家店做「專屬訂購入口」,產品、價格、活動條件完全自動套用。

  • 可設期限與訂購門檻,自動彙總各店家需求。

  • 客戶詢問、預訂、重複採購都可一鍵處理,不用再靠人記帳、靠人追單。

從上方的倉庫貨架

出口貿易商

代工製造廠

進口商 / 通路代理商

自創品牌商

國內 B2B 批發商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