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「不展示產品」其實是在拒絕商機?
- Even Chung
- 10月1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——從資訊透明到自動化協作,Patisco 幫企業以更少人力創造更多市場機會

導語
許多企業在面對國際市場時常說:
「放這麼多產品資料上去,客人也不見得會看啊!」或是「我怕公開太多產品,萬一詢問變多,我們根本沒人力應付!」
這兩句話看似合理,但其實正好揭示了現代企業最常錯過機會的兩個盲點。而這兩個問題,正是 Patisco 貿商道 存在的理由。
一、你假設「沒人會看」,所以「從不讓人看」
許多廠商在還沒嘗試前,就先預設「這樣做沒效」,於是乾脆什麼都不放。但這樣的決策,其實等於在還沒開門營業之前,就先把門鎖起來。在現代 B2B 環境中,資訊透明就是市場入口。海外買家尋找供應商的第一步,不是打電話,而是上網搜尋、比較產品規格與圖片。如果你的產品頁面空空如也、資料不全,客人根本無從開始。換句話說,資訊公開不只是曝光,而是你能否被選擇的關鍵條件。
二、在全球市場中,「完整揭露」早已是基本禮儀
想像你走進餐廳,菜單上只寫「我們有好吃的菜」,卻不列內容與價格;或去修腳踏車,卻看不到工段與費用明細。你會不會遲疑?同樣地,對買家而言,完整揭露產品規格、圖片、交期與價格,已是供應商的基本禮儀,也是信任建立的起點。若企業未提供結構化的產品頁與資料,買家甚至無法啟動詢價流程。也就是說,不公開產品,就等於放棄市場進入權。
三、資訊透明 ≠ 失控,而是讓價值真正流動
Patisco 的產品頁邏輯,讓同一個產品可以對不同客戶展現不同版本。你可以:
為進口商設定批發條件;
為零售商設定建議售價;
為特定客戶提供專屬價格與交易條件。
這讓你能掌控價格分層、市場策略與利潤節奏,而非失去掌控。透明,是市場秩序化的開始,而非風險來源。也唯有如此,企業才能讓「價值」在不同市場節點間順暢流動。
四、「怕沒人力應付」——其實是更該導入 Patisco 的理由
很多企業主的第二個顧慮是:「開放太多產品資料,萬一詢問變多,我們忙不過來!」
這正是你更該使用 Patisco 的原因。
Patisco 的設計理念,就是用系統取代重複人工,用流程自動化對應更多市場機會:
詢價、報價、PO、PI 全自動生成、版本留痕;
客戶可自行於頁面上詢價,下單後自動通知;
業務只需審閱與確認,不再重覆打單、找附件;
所有往來紀錄永久留存、可追蹤、可比對。
這不是多做一件事,而是用一次建檔取代十次回信。
五、小團隊也能同時應對多國買家
在 Patisco 的實際案例中,許多中小企業僅有 2~3 位業務,卻能同時維運上百位客戶。
關鍵在於系統支援:
多語言、自動幣別轉換;
客戶登入後僅見「專屬產品與價格」;
文件自動生成與寄送;
版本差異比對與通知追蹤。
這讓中小企業能以小博大,以系統面對全球市場。所以:「企業的瓶頸不是人手太少,而是沒有系統能放大人手的價值。」
六、當系統替你忙,人就能專注在更有價值的對話
Patisco 的目標不是讓企業加班,而是讓企業不必再被雜務綁死。當系統自動處理報價、出貨與對帳,人力就能專注於:
分析市場回饋;
研發新產品;
建立客戶關係與品牌價值。
這才是真正的數位轉型:讓人做策略、讓系統做流程。
結語:資訊透明,是新時代的生意禮儀
在全球化與數位化並行的時代,企業的「門面」不再是展會攤位,而是你的產品資料頁。完整、公開、結構化的資訊,是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入場券。而自動化協作系統,則是讓你不怕開門、敢接單、能擴張的底氣。
Patisco 幫助企業:從「怕被看」到「讓人看見」;從「怕忙不過來」到「讓系統幫你忙」。
在這個透明即信任、速度即競爭力的時代,不公開,才是真正的風險。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