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|B2B 銷售的真正困難在哪裡?
- Even Chung
- 7月19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台灣企業一向以製造力傲視全球,無論在精密加工、機械設備,或高端消費品領域,都擁有深厚的實力與經驗。然而,近年來越來越多台灣中小企業主,正面臨著相似且嚴峻的市場困境:
「產品明明比競爭對手更好,但為什麼報價總是被打壓?」
「已經拼命在控制成本了,卻怎麼報都覺得市場不接受?」
「東西做好了,卻沒有人願意代理或幫我們推廣?」
這些企業主的聲音,我們已經聽過太多次。而每次深入探討,我們都會發現:真正困擾他們的,其實不是產品本身,而是他們缺乏一種「市場實感」。
所謂的市場實感,不是市場研究報告上的統計數據,也不是展會上短暫的熱鬧,而是真正來自市場一線、能夠指導企業主決策的回饋與認知。
真正的問題,不是你的產品,而是你的市場連結
很多企業在開發產品時傾盡心力,從材料到加工技術都有相當的控制與要求,但當產品完成後,卻發現自己始終處在一種被動的狀態:
等待代理商或通路商點頭
等待市場反應
等待有人來主動詢問
這種等待模式,是台灣企業長期以來最普遍的銷售結構:透過貿易公司或代理商,把商品推進去市場,然後期望產品能自動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然而,這樣的傳統通路模式存在著三大致命缺陷:
成本太高:參展、出差、製作型錄、樣品,前期投入資金龐大,但市場回報遲緩甚至無法保證。
彈性不足:產品報價一旦設定,就難以調整;一張型錄印下去就是一年半載,完全跟不上市場變化速度。
市場回饋太慢:代理商囤貨、展會下訂單,直到產品真正進入消費者手中已經過了一季甚至半年,當你發現產品不對時,可能已經錯失最佳調整時機。
這種以「等待」為核心的模式,導致了企業無法主動掌握市場節奏,而是永遠處在一種被市場推著走的狀態。
常見錯誤觀念對照表
我們總是聽到這些誤解,以下是一個具體的對照表:
錯誤觀念 | 正確觀念 |
只要產品夠好,市場就會接受。 | 產品好還不夠,必須搭配明確市場定位與銷售邏輯。 |
報價越低越有競爭力。 | 報價應該有利潤空間與服務誘因,否則通路不願合作。 |
所有人都用同一個價格。 | 每一層級角色都有不同的採購規模與成本結構,必須設計多層級報價策略。 |
產品做出來後才去想怎麼賣。 | 應該在產品設計階段就思考怎麼銷售出去。 |
真正的 B2B 銷售是「市場設計」的過程
企業真正應該學習的,已經不是產品要怎麼做,而是市場應該怎麼設計。
所謂市場設計,指的是你在開發產品的初期,就該著手進行:
價格結構:如何讓每一個協助銷售的角色都有利潤空間?
測試邏輯:如何在產品尚未大量生產前,就快速小量測試市場反應?
推廣誘因:如何讓每一層的通路角色,都有動機主動推你的產品?
而這些觀念,就是 Patisco 從一開始就想要傳遞給你的。
為什麼 Patisco 能幫你解決這些困境?
Patisco 不是一個單純的產品型錄、電商平台,也不是一個簡單的B2B報價工具。我們設計這個平台的出發點,就是要讓你從「被動等待市場」的慣性窠臼中擠身第一線面對市場。
透過 Patisco,你將可以:
自主決定不同客戶層級的價格策略(進口商、通路商、零售商各自的價格區間)。
不用大批量囤貨,就能透過小量快速的試單模式,迅速掌握市場真實反應。
即時調整你的報價與推廣策略,不用再等印刷公司修改型錄或報價單。
而最重要的是,透過這樣的操作,你會一步一步地從「猜測市場」走向「掌握市場」。
你想要的不是曝光,而是掌握市場節奏的能力
我們理解台灣企業家真正想要的,並不完全是更多的曝光機會,而是一套能夠有效掌握市場實感、具體引導企業決策的系統。
這也是為什麼 Patisco 不斷強調,我們提供的不是曝光機會,而是協助獲取市場節奏的掌握力。因為唯有當你具備這種能力,你才真正能決定:
你的產品要如何定位
你的市場應該如何設計
你的品牌要如何建立起來
下一步:帶你看見解法與可能性
接下來的章節,我們將深入探討:
通路結構與價值流動的真正內涵(第2章)
報價如何設計才能被市場接受(第3章)
如何先讓市場說Yes,再吸引通路合作(第4章)
我們相信,只要你看完本白皮書,將會重新理解你所面對的市場,並清楚知道如何用 Patisco 工具,真正將你的產品與價值帶入世界。
Comments